近期,上海嘉定区法院对两名汽车维修工人因擅自解锁新能源电池,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作出✅了判决:一人被✅判有期徒刑六个月,缓刑一年;另一㊣人则被判拘役六个月,缓刑六个月。这一裁决引发了广泛讨论。人们不禁疑问:仅仅因为解锁新能源电池,竟会引发如此严重的法律后果吗?
该案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:这两名维修工人是兄弟关系,他们利用芯㊣片读取器、电脑等工具,擅自为客户㊣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进行解锁服务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能源电动汽车内置有安全保护机制,当电池在碰㊣撞中受损时新能源技校,系统会自动锁定电池,禁止电池继续供电,以防止因短㊣路而引发火灾,从而降低安全隐患。按照正规流程,电池必须经过相应的维修和检测后,才能被解锁。
这两名维修工人为了获取利益,私自采用自己的方法解锁了两块电池,并从中获利五㊣千元。随后,电动汽车公司发现相关数据异常,便立即向警方报案。
法院审理认为,被告人的解锁行为导致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行数据的失真,严重影响了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监管,后果相当严重。因此,他们的行为均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。鉴于两兄弟在庭审过程中认罪态度较好,并愿意接受处罚,法院最终决定对他们从轻处罚,给予缓刑。
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更是无稽之谈,按照这个逻辑电动汽车选购攻略,是不是✅重装了电脑系统,重装了✅手机系统,厂商都可以报案抓人?
修电动汽车可能会涉嫌违法,汽修厂以后即使有技术未必敢修电动汽车。这就是告诉买电动汽车的人,只能去㊣他们的4s店维修和保养,收再高的费用,你也✅没有选择权。
联想到电动汽车一旦出现事故,厂商第一时间不是追究产品质量是否有问题,而是遮挡汽车商标,封锁网络消㊣息。
相关新闻
1月1日,2025年的大幕正式拉开,各家车企2024年㊣12月及全年销量出炉。在竞争激烈几乎空前的2024年,各家新能
2025年两新政策细则落地。商务部等8部门近日发布的《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显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㊣场愈发火热,其背后的政策支持亦不容小觑。2025年2月1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第1
近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